思想者的作者(《詩人的思考》:探尋詩歌流動的思想火光)
作者:楊道
《詩人的思考》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它的作者,著名詩歌評論家海倫ⷦ德勒,早前讀過她著寫的《花朵與漩渦》,她對艾米莉ⷧ金森詩歌的品讀令我歎為觀止。她似乎對狄金森十分偏愛,譬如《詩人的思考》的導言就以狄金森的詩開啟。
《詩人的思考》 作者:【美】 海倫ⷦ德勒 版本:浙江大學出版社 譯者:劉晗 時間:2020年10月
《詩人的思考》涉及了四位詩人——亞曆山大ⷨ、沃爾特ⷦ 特曼、艾米莉ⷧ金森和威廉ⷥ𗴧ⷨ芝——他們來自三個世紀和三個國家,他們的思維方式都極具個人的獨特性。在該書中,文德勒闡述了四位詩人在創作過程中的思考,即如何從詩的表層推斷出這種思想的演變。與此同時,她還闡述了一個詩人在摸索一個給定的主題時,是如何重新構建並進行連續思考的。創造一個活躍的思考過程,從而產生這些詩歌所采用的完全不同的內在結構形狀……文德勒特別擅長展示的是詩歌提供給我們的大腦思維畫麵,而不是一成不變的公理。《詩人的思考》一書就提供了大量發人深省、有時令人眼花繚亂的詩歌閱讀。更確切地說,在該書中,文德勒的精讀揭示了詩歌表達的過程。
在對詩歌的大部分論述中,批評家們強調,詩歌的基礎是想象的、精神的、非理性的。而海倫ⷦ德勒對此論述持反對意見。她相信一位偉大詩人的詩作中必然包含著思想的光芒,正是這光芒讓他們成為照亮後世的閃耀群星。精通最簡潔的文學藝術的人們有如此強大的圖像記憶、天才的創想以及最重要的、對情感體驗不可思議的洞察力,他們的思考必然以某種方式進入創作中,與為人所熟知的、想象的語言融為一體。文德勒將這思想帶給聆聽她講座或者閱讀她作品的人們,在《詩人的思考》中,她以四位常常被誤解與“思考”有關係的詩人為例,闡述自己眼中詩人的思考為何物。她的每一次講座內容都是流動的思想的火光,《詩人的思考》,便是其思想火光凝固的餘燼。
該書每個章節的主題可視作作者的歸納——蒲柏的思考是“微縮、模仿以及嘲諷的觀點”;惠特曼的思考為“謄寫、重複以及抵禦誘惑”;狄金森的詩總有一種神秘感,因而,她的思考是“對連續性的改造和梳理”;而葉芝,他的思考趨近於“形象化思維與論斷式思考”。
在閱讀《詩人的思考》之前,也許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這四位詩人。蒲柏是18世紀英國最偉大的詩人,也是傑出的啟蒙主義者。因為身體原因,他並沒有上過學,在家中自學了拉丁文、希臘文、意大利文和法文。他的作品始終強調理性與邏輯,在韻律和用詞上堪稱嚴謹的典範。但這並不等同於死板,恰恰相反,蒲柏的詩歌有著他人無法企及的機智,他也正是通過那些幽默的諷刺,實現詩歌的教化功能。在他看來,那些華而不實,動不動就堆砌所謂“妙語”的詩歌一無是處。真正的妙語是裝束得體的自然。
惠特曼的機智以另一種方式呈現。文德勒筆下的他機智過人,以至於無法被民族主義、民主主義、身體和性別等廣泛的主導觀念理解。以《草葉集》聞名於世的惠特曼,創造了詩歌的自由體。《草葉集》是一冊劃時代的詩集。惠特曼打破了傳統的詩歌格律,以斷句作為韻律的基礎,節奏自由奔放,還有詩中閃光的人文主義,確實不是當時的社會所能包容的。然而,惠特曼以自己的詩歌包容了一切。
狄金森以形而上學的神秘著稱。人們印象中她的思維方式是一種神秘的省略,簡練、高深莫測的主題、缺席的中心以及抽象。她的詩歌中有一個極為可貴的品質——對詩歌時間結構的創造。相比較而言,葉芝詮釋時間的手段更富玄學色彩,他善於運用各種意象,來表現浪漫主義、唯美主義、神秘主義,以及象征主義和玄學,他曾這樣說過:“如果是一種強大且悲天憫人的精神構成了這個世界的宿命,那麽我們便可以通過那些融合人的心靈。”這其實也是詩人的宿命。
文德勒用自己的筆觸丈量了諸多詩人的生涯始末,在她的文字裏,以詩人為中心,向詩人提問的傾向頗為明顯。而這份對詩人的虔敬態度,也給予了她探索詩歌中思想光芒的鑰匙。(楊道)
來源: 海南日報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小礼物走一走?雪碧可乐来一罐!」
还没有人赞赏,支持一下吧
哇~真是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