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度)抗美援朝,中國為何而戰?你真的知道嗎 >

(深度)抗美援朝,中國為何而戰?你真的知道嗎

来源康莊大道網
2025-07-05 07:54:08

抗美援朝,是毛澤東一生中最為艱難的抉擇。毛澤東衛士長李銀橋回憶,毛澤東考慮出不出兵朝鮮,一個星期沒刮胡子,連續幾晝夜不能入睡,吃三頓安眠藥也睡不著。

今天,很多史學家稱抗美援朝是“立國之戰”,但當時,在接到金日成的求援信後,中央政治局兩次開會討論出兵問題,絕大多數人都不讚成。

可毛澤東最終還是力排眾議,決定抗美援朝。

他為什麽執意出兵?71年前,跨過鴨綠江的中國誌願軍到底為何而戰?

(深度)抗美援朝,中國為何而戰?你真的知道嗎

廣為人知的說法是,美國將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把第7艦隊開到了台灣海峽,公然阻止解放軍解放台灣,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完整和國家安全。所以我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這個理由足夠充分,但未免流於表麵。

曆史的真相總是隱藏在重重迷霧之中,種種難以言說的問題,半個多世紀之後,隨著蘇聯解體和部分檔案解密,才浮出水麵。

首先要明確一點,抗美援朝和朝鮮戰爭是兩回事。朝鮮戰爭是在朝鮮半島爆發的一起民族內戰,抗美援朝是中國人民誌願軍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之間的戰爭。

沒有朝鮮戰爭,就沒有抗美援朝,知道了朝鮮戰爭爆發的原因,就會明白為什麽抗美援朝這一仗,我們當時—

非打不可

朝鮮戰爭,表麵上是內戰,其實跟中國和蘇聯都大有關係,下麵我們從中蘇,朝蘇兩條線來捋捋朝鮮戰爭爆發前究竟發生了什麽。

①中蘇:出爾反爾的斯大林VS理直氣壯的毛澤東

中蘇這條線,要從《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說起。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是1945年斯大林和蔣介石簽署的一個不平等條約,名挺好聽,內容極其坑爹。主要有這麽幾條:

1、蘇聯一切援助隻給予蔣介石的國民政府;

2、蘇聯尊重中國在東三省的完整主權並限期撤出東北;

3、共同經營中長鐵路;

4、共享旅順海軍基地;

5、大連為自由港,蘇聯進出口貨物免關稅;

6、中國政府承認外蒙古獨立。

(深度)抗美援朝,中國為何而戰?你真的知道嗎

圖片源自網絡

從圖上很明顯可以看出,中長鐵路呈“T”字型貫穿東三省,上連蘇聯境內,下至旅順大連;旅大港是不凍港,有了這倆,沙俄可以在東北暢通無阻地運送軍隊和物資,直接屯兵在旅順的海軍基地,占據全年不凍的太平洋出海口,近可控製中國東北,遠可縱橫世界。所以條約第2條裏尊重“中國在東三省的完整主權”根本就是一紙空文。

簽了這個條約,對於中國而言,不但喪失了東三省的主權,最要命的是失去旅大港導致渤海門戶大開,侵略者可以長驅直入在大沽口登陸,直逼北京。當年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走的就是這個路線。

蔣介石不傻呀,如此喪權辱國怎麽就簽了呢?很簡單,為了換取蘇聯支持國民黨政府,不支持中共武裝革命。為一黨私利,不惜出賣國家利益,這種事他幹得多了,駕輕就熟。

當然,蔣的如意算盤最終還是落了空。

轉眼到了1949年,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咋站起來?一要當家做主,二要不受欺負。所以,新中國一成立就宣布“另起爐灶”的外交政策,"不承認國民黨時代的一切賣國條約的繼續存在"。其中,當然包括《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但是對老大哥不能說撕就撕,得協商。於是,1949年12月6日,毛澤東離開北京訪問蘇聯,商談廢除中蘇舊約事宜。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的第一次正式出訪,可見新中國對此事的重視程度。

(深度)抗美援朝,中國為何而戰?你真的知道嗎

因為事先有過溝通,毛澤東此行比較樂觀,哪知到了蘇聯一談,斯大林卻變卦了,以雅爾塔協定為理由,把毛澤東頂了回去,晾在一邊。

斯大林堅稱《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是根據蘇、美、英三國締結的雅爾塔協定簽訂的,而蘇聯是通過雅爾塔協定才在遠東得到千島群島、南庫頁島、中長鐵路、旅大港和外蒙古這個戰略屏障。如果改動條約,恐怕會給美英撕毀雅爾塔協定的借口,進而威脅到千島群島、南庫頁島的歸屬。經過慎重考慮,中蘇條約還是不改為好。

斯大林這麽做,雖是出爾反爾,卻也在意料之中。中長鐵路和旅大港,不但是蘇聯吃到的“二戰紅利”,更是長久以來俄羅斯人心心念念的夢想。

中長鐵路,全稱中國長春鐵路,卻不是中國建的,而是蘇聯的前身—沙俄修建。1895年,仗著出麵阻止日本侵占遼東半島有功,沙俄逼迫李鴻章簽訂《中俄密約》,取得了在中國東北修鐵路的權利。1897年8月動工,1903年7月正式通車,那時候叫中東鐵路,後來改稱中長鐵路。從此,沙俄軍隊全麵侵入中國東北。

與此同時,1897年底,俄國艦隊又打著保護中國的旗號,闖進旅大港(旅順港和大連港)。第二年強行向中國政府“租借”旅順、大連及其附近海域,霸占了整個遼東半島。一舉獲得了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凍港,掌握了遠東戰略利益的支撐點,實現了自彼得大帝以來就夢寐以求的戰略要地。

(深度)抗美援朝,中國為何而戰?你真的知道嗎

李鴻章

可惜好景不長,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中長鐵路、旅大港,連同朝鮮,都被日本占領。吃到嘴的鴨子,還沒咂摸出味兒來就飛了,俄羅斯人隻能望洋興歎。

好不容易到了1945年,二戰還沒徹底結束,蘇、美、英三國就迫不及待坐到一起開始瓜分戰爭的紅利,最終簽署了一個《雅爾塔協議》,中長鐵路和旅大港又回到了蘇聯手中。

1945年8月,斯大林在蘇軍出兵東北的動員會上說:“我們老一輩等待這一天,已經等了40年。”

等了40年,出動百萬大軍幫助中國收複東北是真的,重新拿回祖上的“特權”更是真的。

如此心心念念,來之不易,豈能拱手相讓?但是斯大林忘了,中長鐵路和旅大港壓根就是沙俄巧取豪奪來的。

所以毛澤東理直氣壯,斯大林不理他,他非常生氣,索性住在別墅不出門。蘇方官員到駐地詢問毛澤東休息得怎樣,毛澤東說:“我能休息好嗎?我來難道就是給斯大林做壽的嗎?我來難道就是吃飯、睡覺、拉屎的嗎?”

中蘇談判一時間陷入了僵局。好在,攪局的很快出現了。

(深度)抗美援朝,中國為何而戰?你真的知道嗎

杜魯門

大洋彼岸,一直伸長了脖子關注毛澤東此行的美國,揮起了橄欖枝。先是杜魯門公開發表聲明,稱台灣應歸還中國。一個星期後,美國國務卿艾奇遜發表演講,指責“蘇聯占據中國北部的四個區域”,公開稱國民黨不是在戰場上被打倒的,而是被中國人民拋棄了,還說遠東防禦圈不包括朝鮮半島和台灣,赤裸裸地離間中蘇關係。

而隨著毛澤東閉門不出,國際社會也對中蘇關係議論紛紛,英國通訊社看熱鬧不嫌事大,索性說毛澤東被斯大林軟禁了。

迫於各方壓力,斯大林最終讓步,請毛澤東出麵辟謠,作為交換,同意重新與中國簽訂新條約。毛澤東立刻致電周恩來,請他來談判。1950年1月20日,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率領中國政府代表團抵達莫斯科。

沒有任何問題難得倒的周總理迅速解決了會談中所有問題,2月14日,中蘇正式締結《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約定蘇方不遲於1952年末將中長鐵路的一切權利及其全部財產無償移交中國政府,並從旅順口撤軍。

與此同時,新約還規定:“一旦締約國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與日本同盟的國家之侵襲因而處於戰爭狀態時,締約國另一方即盡其全力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請一定牢記這條約定,它本是為抵禦帝國主義侵略而設,卻讓斯大林重新燃起了跟祖上沙俄一樣的心思……接下來,我們把目光轉向朝蘇線。

(深度)抗美援朝,中國為何而戰?你真的知道嗎

簽訂新的中蘇條約

②朝蘇:金日成的小心思VS斯大林的如意算盤

朝鮮在曆史上一直是個統一的國家,直到二戰結束,美蘇瓜分日本地盤的時候,畫了一條“三八線”,硬生生把朝鮮分成了南北兩半。南邊是美占區,北邊是蘇戰區。

斯大林看上了東北抗聯的朝鮮人金日成,扶持他做了北朝鮮的領導,南邊的美國則選中了李承晚。

作為領導人,金日成一直想統一朝鮮,但南邊有美國撐腰,憑一己之力壓根沒希望,便寫信給斯大林,請求支持。

對此,直到1950年1月30日前,斯大林都是反對的,因為不想跟美國起正麵衝突。

但到了1月30日這天,就在中蘇談判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斯大林突然給駐北朝鮮大使斯蒂科夫發去一封密報:

若金日成想就攻打韓國問題與我會麵,我隨時準備同他談。請將我的立場轉達給金日成,你要強調我已做好準備幫助他。我們希望每年得到2.5萬噸鉛。

金日成得到消息後興奮異常,當即表示會盡快把2.5萬噸鉛運往蘇聯。兩天後,斯大林再次致電斯蒂科夫,要他提醒金日成,武力統一朝鮮的計劃要絕對保密,“無論是朝鮮的其他領導人,還是中國的領導人都不要知道”。

(深度)抗美援朝,中國為何而戰?你真的知道嗎

金日成

其實不用斯大林叮囑,金日成也不會說,他有他的打算。早在1949年5月,金日成就曾致信毛澤東,就與南朝鮮開戰一事請求支援。作為一個真誠的共產主義者,毛澤東當即決定將解放軍中的兩個朝鮮師連同裝備一起移交朝鮮,並表示,在中國解放大陸並解放台灣後,會大力支持朝鮮的統一計劃。

得到毛澤東的答複,金日成對身邊的助手說,中國有句話,凡事有一有二不可再三,中國共產黨解放大陸,美國不管,解放台灣,美國不管,等我拿走半個朝鮮,美國就該管了。所以我要當二,不能當三,一定要在毛則懂解放台灣前統一朝鮮。

接下來自是一番厲兵秣馬,整個4月,金日成幾乎都呆在莫斯科,與斯大林商討武統事宜。最後,斯大林認為“現在可以將這個計劃通報給中國方麵了”,同時還提醒金日成“不要奢望蘇聯會派出軍隊參戰,受西方國家鉗製,蘇聯也麵臨著巨大挑戰。發動戰爭的事宜,還要征得毛主席同誌的同意,他對亞洲事物了如指掌。”

斯大林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為什麽一邊與中國談判,一邊改口同意金日成開戰?把前前後後發生的事一聯係就明白了。

(深度)抗美援朝,中國為何而戰?你真的知道嗎

朝鮮戰爭爆發,無非兩種發展:

一是美國幹預,朝鮮不敵向中國求援。中國不參戰,則美國兵臨鴨綠江,戰火燒到中朝邊界。根據新的中蘇條約,“一旦締約國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與日本同盟的國家之侵襲因而處於戰爭狀態時,締約國另一方即盡其全力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美國當然是日本的同盟啊,那麽蘇聯就可以名正言順地保留在中長鐵路使用權、旅大港的駐兵權以及在東北的一係列特權。如果中國參戰,以中國軍隊的裝備水平對上美國,無論是戰敗還是相持,蘇聯軍隊都有理由賴在東北不走。

二是美國不幹預,那更好。朝鮮也有不凍港,蘇聯幫助金日成統一祖國,在那兒建個海軍基地不過分吧。

簡直就是穩賺不賠。

誰勝誰負不重要,隻要一開打,斯大林就撥拉響算盤珠子,坐等收租子了。

而中國,當時還蒙在鼓裏,宋時輪的第九兵團正在福建整訓,準備解放台灣呢。

1950年5月13日,金日成訪問中國,說明即將武力統一朝鮮一事,並征求中方意見……雖說是征求意見,但當時已是箭在弦上,中國還能說什麽呢?

(深度)抗美援朝,中國為何而戰?你真的知道嗎

周恩來與 金日成

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中國從國外報紙上看到了這個消息。美國第二天就采取了軍事行動。之後,蘇聯借故幾次三番不出席聯合國安理會,導致美國成功糾集聯合國軍出兵朝鮮,金日成的朝鮮人民軍一開始勢如破竹,到後來兵敗如山倒……

危急時刻,斯大林果然像他事先聲明的那樣,不出一兵一卒,反而鼓勵金日成到東北去組織流亡政府。中國如果也不出兵,朝鮮滅亡就是轉眼的事。

之後會發生什麽?因為那不是曆史,誰也無法確定。但有幾點可以肯定,蘇聯的勢力再不會離開東北,美國人會在鴨綠江畔耀武揚威,我們則不得不陳重兵於邊界長期備戰,東北重工業基地的優勢徹底喪失……那中國要麵對的,就不是一個戰爭的損失,而是國家主權和領土淪喪的危險。

對此,毛澤東看得一清二楚,一旦美軍打過三八線,朝鮮麵臨生死存亡,那麽中國隻有一個選擇,就是出兵參戰。不但要參戰,還要戰勝,要一下子把美國打回三八線,不給任何國家侵犯中國的機會和借口。

但是清楚歸清楚,真到了決定出兵的時候,蘇聯的態度,美國的情況,國內其他領導人的意見,以及種種實際困難,仍然令毛澤東陷入了—

艱難抉擇

早在1949年金日成寫信求援的時候,毛澤東已經對徹底完成中國統一計劃產生了一絲隱憂。一旦朝鮮爆發戰爭,站在背後的美、蘇有所動作,勢必引起國際變局,牽一發而動全身啊。

朝鮮戰爭爆發第二天,杜魯門公然違背了幾天前剛發表的“台灣應歸還中國”的聲明,命令美國海軍第七艦隊開赴台灣海峽,阻止中國軍隊進攻台灣。毛澤東的擔憂變成了現實。

(深度)抗美援朝,中國為何而戰?你真的知道嗎

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

而金日成雖然搶在毛澤東解放台灣前做“二”,也並未得到美國的“袖手旁觀”,反而被聯合國軍踏上了朝鮮半島。

雖然開始階段朝鮮人民軍勢如破竹,中國領導人也並不像蘇、朝兩國那樣樂觀。這些擁有豐富作戰經驗的中國軍事家們深知,戰場上瞬息萬變,不到最後一刻,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而中國能做的,就是做好第一個決策:北上備戰,還是南下攻台?

如果在東北備戰,準備介入朝鮮,用於解放台灣的兵力就得抽出來,解放台灣就得推遲。

如果要盡快解決台灣問題,那就得把軍力全集中到東南沿海,一旦朝鮮局勢惡化,遠水肯定救不了近火。

以新中國當時的條件,兩個戰略方向隻能選擇一個,一著不慎就可能滿盤皆輸。

經過一連8天的激烈討論,1950年7月6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一舉拍板——調整國防戰略部署,推遲解放台灣,由周恩來負責,組建東北邊防軍。

此後三個月,千裏鐵道線上,兵車開始日夜奔馳,幾十萬大軍從全國各地同時向東北進軍。

後來有人詬病,說此舉使中國錯失了解放台灣的機會。這是典型的一廂情願。按照當時的局勢,美國第七艦隊已經進入台灣海峽,中國即使選擇南下,解放台灣的機會也很渺茫。

(深度)抗美援朝,中國為何而戰?你真的知道嗎

那麽北上備戰到底對不對呢?一個多月後聯合國軍用實際行動回答了這個問題。

1950年8月27日,朝鮮戰爭爆發兩個月後,十多架美軍飛機入侵中國領空,在鴨綠江邊的臨安、輯安和安東上空偵察掃射,造成平民傷亡23人。中國立即發表強烈抗議,但美國人根本不在乎,兩天後,四架美國戰鬥機再次掃射鴨綠江上懸掛中國國旗的漁船,11名中國漁民血染鴨綠江。

事後,彭德懷在決策是否出兵的政治局會議上說:“老虎是要吃人的,什麽時候吃,決定於它的腸胃,向它讓步是不行的。不同美帝國主義見過高低,我們就沒法好好建設社會主義。”

1950年10月1日,朝鮮危在旦夕,金日成正式給毛澤東發來信函,請求中國出兵支援朝鮮;同日,斯大林也致電毛澤東請中國出兵。

據中南海的工作人員回憶,決策出兵援朝的那段時間,毛澤東陷入了新中國成立後最痛苦的狀態,周恩來則陷入一生中最忙的時期。

這兩位新中國的開國領袖,一個在菊香書屋整夜不能入眠,兩三個小時就能倒掉滿滿一缸煙蒂;一個在西花廳整夜沒空入眠,每天都要會見上百號人、開十幾個會、批閱如山的文件,為萬一朝鮮出現最壞情況做極其細致的準備。

最終,兩人取得了一致意見:出兵!

(深度)抗美援朝,中國為何而戰?你真的知道嗎

但在10月3日和4日兩次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這個意見遭到了多數人的反對,帶頭表態的是毛澤東想要拜將朝鮮的林彪,以及負責戰爭後勤保障的高崗。他們兩個說得都很客觀:解放剛一年,土改尚未完成,匪患猖獗,台灣亟待解放……內憂外患,百廢待興。而我們麵對的敵人卻是實打實的世界頭號強國,國力懸殊,天壤之別。

討論陷入了僵局。關鍵時刻,從大西北奉召入京的彭德懷打破了僵局。

彭大將軍一開口就語驚四座:“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爛了,等於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如美軍擺在鴨綠江岸和台灣,它要發動戰爭,隨時可以找到借口!”

毛澤東趁熱打鐵:“彭老總說得好,我們出兵參戰的困難確實很多,但是,朝鮮是中國的友好鄰邦,中國人民不能眼看著美國侵略者肆意踐踏而置之不理;唇亡齒寒,戶破堂危,我們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

一錘定音,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10月8日,在美軍越過三八線的第二天,中央政治局一致通過彭德懷統率大軍入朝作戰。當晚,毛澤東設家宴款待彭德懷。吃過飯,彭德懷帶著中國人民誌願軍第一個誌願兵—毛岸英飛赴沈陽。同日,周恩來飛赴莫斯科,根據事先約定好的,商談蘇聯對中國軍事援助和派空軍進駐東北事宜。

(深度)抗美援朝,中國為何而戰?你真的知道嗎

周恩來萬萬沒想到,關鍵時刻,斯大林反悔了。

可能是不想跟美軍硬碰硬,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反正斯大林一開口就是,可以援助武器裝備,但不能出動空軍配合中國地麵作戰,蘇聯空軍要兩個半月以後才能準備好。

消息傳回北京,毛澤東眼睛都氣紅了,當場拍了桌子,“你不出我也不出,叫彭德懷回來!”

當時的中國,空軍剛剛組建,還沒有作戰能力,沒有蘇聯空中火力的掩護,中國幾十萬陸軍就會直接暴露在美軍強大的空中火力之下,成了活靶子。愛兵如子的毛澤東怎能不怒?

10月13日,彭德懷、高崗飛回北京,中央政治局再次召開緊急會議。次日,周恩來在莫斯科等到了毛澤東的電報:即使蘇聯暫緩出動空軍,我們中國人也要克服千難萬險,出兵援朝!毛澤東在電報的結尾再次申明自己的觀點:“總之,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

斯大林得知消息,眼睛頓時濕潤了,喃喃說了一句:“中國同誌好啊!”

好歸好,生意還是要做的。中國出兵朝鮮,沒要朝鮮一分錢。但蘇聯所謂的援助,卻是貸款讓中國買軍火。抗美援朝期間,中國為此總共欠下了三十億人民幣軍火款。以後在三年困難時期,咬著牙全部還清。

除了賣軍火,斯大林還答應提供十六個團的空軍,兩個月至三個月後參戰。

(深度)抗美援朝,中國為何而戰?你真的知道嗎

但就在周恩來談好協議準備啟程回國時,斯大林又反悔了,原定兩三個月後出戰的空軍又泡湯了。這次,連站在他旁邊的老牌外交家莫洛托夫也覺得不好意思起來。一向以冷靜自持著稱的周恩來再也按捺不住,拂袖而去。

若是能預知未來,周恩來當時一定不會生氣,因為不到一個月後,斯大林就又雙叒反悔,把蘇聯空軍派到了朝鮮戰場上,中國誌願軍震驚世界的戰力和戰果讓他重新鼓起了戰勝美國的信心。這是後話。

10月18日,因為斯大林的反複無常,彭德懷不得不再次飛回北京參加政治局會議。這次會議,在等來風塵仆仆的周恩來後,一致決定,無論蘇聯是否出兵,中國堅決出兵,時間就定在第二天—1950年10月19日!

19日晚,數十萬誌願軍撕掉軍裝上的標識,從安東、長甸河口和集安跨過了鴨綠江。

與此同時,中國軍隊代總長聶榮臻輕輕走進毛澤東的臥室報告:“主席,部隊開始入朝。”

已經數天不眠,連吃三次安眠藥都不管事的毛澤東聞言,拉開床上的被子,隻說了兩個字:“睡覺。”那一覺,他睡得很香很香。

(深度)抗美援朝,中國為何而戰?你真的知道嗎

戰後得失

煽動朝鮮戰爭爆發在前,旁觀美國入侵在後,最後眼睜睜看著誌願軍入朝參戰……斯大林算中了開頭和中間,唯獨算錯了結局。他怎麽也想不到,新生的中國敢跟美國叫板,而且一戰得勝。

自此一戰,中國在斯大林的眼中不再是社會主義陣營裏的小兄弟,而是可以互幫互助的戰略夥伴。於是,他不但很快把之前幾番推脫的蘇聯空軍派了出來,還於1951年8月,無償贈送中國372架米格-15飛機,加上之前援助的10個空軍師,讓中國空軍在成立之初,就擁有世界最先進的戰鬥力,不到三年時間就飛速發展到28個空軍師、3000多架飛機。同樣用蘇聯武器裝備一新的還有中國陸軍。

1950年2月,中國軍隊入朝之前,我們和蘇聯談判,準備引入50個工程項目,談的步履維艱。

隨著抗美援朝的捷報頻傳,蘇聯決定加大援助力度,對中國幾乎有求必應。戰爭結束前,中國從蘇聯引入“156項工程”,開啟了轟轟烈烈的工業化進程,奠定了我國現代化的基礎。

更重要的是,所有不平等條約都廢除了,外國駐軍沒有了,中國成為了真正獨立自主的主權國家,以任何國家都不可輕侮的形象站在了世界舞台上。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70多年過去了,再回顧當年那場戰爭,所有人都心平氣和地接受了毛澤東的意見—我們應該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危害極大。

偉人之所以成其為偉人,就在於此吧。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中國人民誌願軍萬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