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周世玲
編輯丨盧伊
近日,小關91歲的外公收到通知,必須接種新冠疫苗,否則將暫緩發放退休金,這讓小關一家又驚慌又氣憤。
小關稱,外公現在出行全靠電動輪椅,且有肺氣腫,平時多待在家裏靜養,“他每天門都出不了,上哪兒去感染新冠?”
小關外公的遭遇並非孤例。近日,多地出台新冠疫苗接種新規,稱無故不接種疫苗,或將影響工資發放、子女入學、個人誠信記錄等,甚至無法正常進入公共場所購物、就醫、打車。
也有多地居民向記者反映,自己因有禁忌症等原因未接種疫苗,解釋情況後仍被當地工作人員頻繁電話或上門催促,更有甚至險些被強行拉去打針。
盡管國家衛健委、中紀委等多次公開強調,新冠疫苗接種應遵循自願原則,接種工作需避免“簡單化、一刀切”,對過激做法應進行糾偏,但類似事件仍在多地頻頻重演,引發巨大爭議。
一些基層幹部對此感到無奈,由於疫苗接種工作設有考核與懲戒,完不成任務或被約談追責,也有工作人員表示委屈,辛苦勸導一片好心,不被理解“很心寒”。

小關外公為退休教師,他被通知未按時完成疫苗接種,將暫緩發下月退休工資。受訪者供圖
基層幹部接種壓力大,自稱像“風箱裏的老鼠兩頭受氣”
對於人們聲討變相強製、催促疫苗接種的做法,湖南麻陽苗族自治縣基層幹部邵誌雄感覺很委屈。
“我們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在這個工作崗位上做這個事,反而被一些人說政府又利用什麽行政手段,(像)我們最基層的、一個偏遠小鄉鎮小縣城裏的普通幹部(都會)覺得很心寒。”他說。
邵誌雄並非當地衛健、疾控人員,近日仍被要求參加疫苗接種工作。采訪時,他還在社區排查勸導路上,進行每一棟樓逐步排查,勸尚未接種的人“應接盡接”,工作壓力很大。
據了解,當地一份通知稱,麻陽將於8月21日至31日開展新冠疫苗接種十日攻堅全民行動,“根據國家對18周歲以上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率達到92%以上的總要求,省市給我縣下達任務必須於8月31日前完成18周歲以上疫苗接種目標任務217695人。截至8月20日24時,全縣剩餘任務量47603劑,日均需接種4771劑。”
邵誌雄說,由於當地農村很多人不方便接受接種知識,他們都上門服務。但他強調,工作方法是勸導而非強製,即身體狀況適合接種的才會去勸,“從來沒有強製不適合打(的人),必須要求你打,文件上句句都是為人民負責任”。
他理解人們的抵觸情緒,但更多將其歸結為一種“個性”,他認為疫苗接種涉及公共衛生安全,“是一個很大的社會話題,有一個小點的失誤,(就可能)引起整個社會的混亂。”

據邯鄲市邱縣委宣傳部微信公眾號,當地居民宋某因組織群眾到周邊縣接種新冠疫苗被處罰。
不獨麻陽一地的基層幹部被下達了疫苗接種任務,多地亦提出要加快完成“疫苗接種清零工作”。
如8月13日,湖北省黃岡市龍感湖管理區在工作督辦會上披露,黃岡市將在七天時間內實現全市疫苗接種工作清零,當地也要確保18周歲以上人群、12周歲至14周歲人群新冠疫苗接種“雙清零”工作安全有序進行。
或因類似的考核指標,近日多地報告有當地群眾被拉到外地接種疫苗,據此征集線索並實施有獎舉報。記者采訪期間,亦有人反映被跨省聯係,要求回戶籍所在地打疫苗,也有人出差到外地被要求打疫苗的。
除了考核,進展不力的基層幹部還可能被追責。
6月24日至7月4日,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紀委監委對當地新冠疫苗第二針接種工作進行專項督察時,對工作滯後、不能按時完成任務的單位,約談提醒23人次。但彼時,該縣疫苗接種第一針完成率已達100.16%,第二針也有95.43%。
湖南婁底婁新區居委會工作人員陳軍介紹說,疫苗接種也采用網格化管理,假設網格裏有1000人,隻有兩三百人打了疫苗,剩下七八百人沒打,網格員不僅要上報未接種原因,出了疫情還會追責。
“作為網格員,如果你工作沒做到位,沒有宣傳,沒有跟他們打電話,他們沒打然後感染了,肯定是你的責任。”陳軍聽說,有地方出現疫情後,市委書記、市長都被開掉了。
工作時,他感覺有壓力,有責任也想把工作做細致,但他同樣覺得,這可能會讓居民產生困惑,有“擾民”的感覺。

麻陽一份通知稱,如全市考核評估縣排名在後5位,即啟動排名追責。文件截圖
他轄區內的一名受訪者曾向記者抱怨,她曾做過開顱手術,對多種物質過敏,且有甲狀腺功能減退,至今仍在服藥。她雖反複解釋自己因病無法接種疫苗,村子和社區仍三天兩頭打電話催促,每次都換不同的人、不同的號碼來催,讓她不堪其擾。
陳軍解釋稱,這是因為每次當地下發未接種人員信息後,他們都要打電話詢問。如果有人一直未接種,相關信息出現在多次統計中,就有可能被不同的工作人員聯係,帶來“被反複催促”的感覺。
但他稱,每天電話費是自己出的,為了工作也是為了大家安全,“我們也不是那麽無聊。”
此前,由於疫苗接種工作進展不順利,陳軍實在沒有辦法,隻好自己掏錢買小禮品請人們去打疫苗,“講實話打疫苗是為你好,我還得自己掏錢掏心真的很累。”
一邊是嚴格的指標,一邊是不滿的居民,陳軍夾在中間,感覺自己就像“風箱裏的老鼠,兩頭受氣”。
有七旬老人險遭強打疫苗,有人因病未打被輪番催促
三天前,高彩霞70多歲的婆婆險些被強行拉去打疫苗,這讓她至今心有餘悸。
高彩霞家住魯山縣縣城,公公婆婆則住在村裏。事發前幾日,婆婆就多次給高彩霞打電話訴苦,稱村裏工作人員多次打電話或去家裏,催促他們趕緊去打新冠疫苗。
“我婆婆不想打,她都多大年紀了,我(也)不讚成打。”高彩霞的公婆上了年紀,身體都不大好,公公有腦梗塞和老年癡呆,婆婆平時血壓也高,她認為他們並不適合打疫苗。
但村裏的催促帶著威脅:誰不打疫苗,就拿不到養老金,孩子不能上學,家裏出事村裏也不管。這讓老兩口有些擔心。
高彩霞起初以為村裏“隻是嚇唬嚇唬”,她和村裏一名工作人員說老人不打疫苗後,對方沒再登門。可之後四五天裏,村民組長仍不停上門催促。
更令她始料不及的是,8月26日11時左右,村長帶著好幾個人再次來了家裏。溝通無果後,村長直接把在院裏坐著的婆婆拉出家門,要去強行打疫苗。

8月26日,婆婆險被當地強行拉走接種疫苗,高彩霞當天發出多條朋友圈向外界求助。頁麵截圖
高彩霞後來聽婆婆講述,由於場麵混亂,導致老年癡呆的公公從家中跑出,“亂罵人亂跑,村裏要找人看著他”,婆婆這才趁亂跑回了家,關門給高彩霞打電話求救。
高彩霞感覺婆婆在電話中非常害怕,她也聽得“非常生氣,氣到沒法說”。通過電話,她本想和村長解釋婆婆的身體情況,但對方不聽,仍要強打,並強調不接種會影響老人養老、孫輩就學等。
高彩霞怕婆婆抵不過這架勢,急忙回家。下午2時許回村時,家門口已不見人影。當晚,她留在家裏守著公婆,婆婆還很害怕,她也一晚幾乎沒有睡好。直至隔天再未見人上門,中午她才回了縣城。
就村裏強打疫苗一事,記者多次致電高彩霞提供的村長電話,未獲接通。
8月27日,魯山縣疫情防控指揮部一名接線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地新冠疫苗接種“不是說100%強製的”,身體有毛病可以不打,但需醫院開具相關證明,“之後交到村裏,他們不會強製要求你打的。”
但該工作人員亦承認,縣裏對身體健康但不打疫苗者確有限製措施,如祖輩身體健康無故不打疫苗,會影響孫輩無法就學,甚至“報名都報不了”,還有可能影響出行,“有本事不打你哪都去不了。”
“反正政策上是這樣要求的,這是縣裏的要求。”工作人員稱,政策要求身體沒毛病的就必須打疫苗,人們有義務為全民免疫做貢獻,但有的人“投機取巧”不想去打,相關限製性政策“就是為了強迫這一類人”,否則“有可能(全民免疫)一鍋粥,就因為這一顆(不打疫苗的老鼠屎搞)壞的”。
他還打比方說:“我們單位裏如果你身體沒有毛病,你不打立馬停止你工作。”
截至發稿前,記者未在魯山縣政府官網查到相關限製性文件。但公開報道顯示,當地部分鄉鎮近日均力推疫苗接種,甚至疑似變相強迫接種。
如張良鎮政府人員和民警逐戶走訪,“力爭做到疫苗接種不漏一戶、不漏一人”,辛集鄉各村則挨家挨戶掃碼查驗接種情況,並敦促學生家長和家庭成員接種,“‘七步’跑出疫苗接種‘加速度’,強力推進無禁忌症人員應接盡接”。

以“強製、疫苗”為關鍵字進行搜索,微博多位網友抱怨相關政策和被要求打疫苗,評論中也有類似的情況。截圖
除變相強製,也有多地居民因未接種疫苗,被多次致電或上門催促,湖南省麻陽苗族自治縣的孔阿姨就遇到這一情況。
據其女兒小玥說,母親患有慢性胃潰瘍,醫生診斷沒法根治,隻能長期服用調節菌群類藥物維持。
此前,當地隻是偶爾上門詢問打疫苗的事,但7月末,張家界出現旅遊相關疫情後,由於麻陽距張家界不遠,街道和居委會開始隔三差五來敲門,還通過孔阿姨退休前的單位來催她。
小玥稱,母親並非不配合工作,工作人員曾拉她去過接種點,對方認為她這種情況打不了,但若要開具禁忌症證明還需找主治醫生才行。可孔阿姨此前在北京看病,受疫情影響無法入京,找當地醫生也不給開,成為一個死循環。
由於開不出證明,當地仍在催母親打疫苗。
同樣令小玥無奈的是,她外婆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目前長期臥床,但當地居委會工作人員說,老人也得打疫苗。有次來了一撥人,給外婆拍了幾張照片,走之前說可能要回去商量下,可還沒等到正式回複,下一撥人又來催了。
“這樣反反複複很折磨人,又不能解決這個事情。”小玥說,當地雖未要求強製接種,但反複上門很影響正常生活。
疫情後一直在外地生活的她也未能逃過當地的催促,對方曾遠程連線,詢問她是否打過疫苗。得知小玥已經在外地接種過第一針後,他們又提出希望她將健康碼和接種記錄截圖發過去,令她倍感不解。
多地新政限製未接種人員教育出行,國家關注後被陸續撤回
近期,多地均被曝出變相催促或強製接種疫苗,有地方采取輪番勸打的“軟方法”,也有些地方出台“硬方法”限製未接種人員。
據媒體報道,青海民和縣川口鎮東大街社區近日提出,家庭有成員無故不接種疫苗,停辦合作醫療和養老保險、停發低保金,引發廣泛關注。
“不會真的停辦這些業務的,就是嚇唬嚇唬他們。”社區一名負責人就此回應稱,由於前期做了很多宣傳工作,但仍有一些居民不願意接種疫苗,導致社區接種指標未能完成,才以此讓居民盡快接種。
8月23日,河南省駐馬店市正陽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辦公室通告,中小學生開學報名時,需持有父母(監護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及其共同居住近親屬的新冠疫苗接種證明,否則不予接收或暫緩入校,引發巨大爭議。

據“陽光正陽”微信公眾號,當地通告要求親屬未接種疫苗,或致中小學生暫緩入校,該規定後被叫停。
更早之前,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和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相繼發布通報,稱將對當地無故不接種新冠疫苗人員,納入個人誠信記錄。
除可能影響養老、教育、個人征信外,也有地方通過“二碼”聯查等方式,對未接種人員出入公共場所加以限製。

有受訪者經過重慶西站時發現,站內8月26日要求出示疫苗接種記錄。受訪者供圖
記者8月27日隨機谘詢重慶和安徽阜陽兩地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兩方均稱,未接種人員去公共場所可能會有限製。
同日,據央視新聞披露,天津各類公共場所執行“兩碼聯查”措施後,日亮碼驗碼超千萬人次,但由於全國疫苗接種信息尚未聯通,部分流動人員跨省、外省接種信息查驗困難,導致出行不便。天津市決定自即日起,對這類人員開展天津“接種碼”賦碼登記,未全程接種人員仍要繼續進行信息登記。
四川成都龍泉驛區也要求多個公共場所需安排專人實行“兩碼聯查”,“未接種人員嚴格落實各項防護要求,方可自由流動”。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王貴鬆近日在媒體撰文分析稱,多地“二碼聯查”的做法雖未完全禁絕未接種者進入公共場所,隻是增加了程序上的複雜和麻煩,但現實執行中,很難沒有層層加碼、拒絕進入的問題。
“進出公共場所是現代人的生存所需,限製進入公共場所對人的生活和工作無疑是有重大的影響。”王貴鬆寫道。
他同時強調,新冠疫苗雖然免費提供,但並非國家免疫規劃疫苗,而隻是二類疫苗,因而接種新冠疫苗不是法定義務,意味著國家不得強製接種。也正是因如此,國家在接種新冠疫苗問題上,一直強調要遵循“知情、同意、自願”的基本原則。
實際上早在4月11日,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即表示,個別地方接種工作中出現了簡單化、甚至一刀切的情況,強製要求全員接種,必須堅決予以糾正。
8月27日,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副局長吳良有在發布會上強調,近期各地為加快推進接種工作,出台了一些針對性政策,引起社會反響。對於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要認真聽取,及時回應,立即糾正,避免“簡單化、一刀切”的做法。教育部負責人亦在會上表示,接種新冠疫苗不能跟中小學生入學掛鉤。

8月27日,國務院多部委再次強調接種疫苗避免“簡單化、一刀切”,且不能跟中小學生入學掛鉤。視頻截圖
或受此影響,湖北鄂州、河南正陽等地均陸續刪除或取消相關限製性規定。
其中,正陽縣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部情況說明稱,此前做法“與國家規定新冠病毒疫苗接種采取知情自願原則不一致”,並強調“接種新冠疫苗堅持自願原則”。
(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觀象台】所有,今日頭條已獲得信息網絡傳播權獨家授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